bob输钱能追回来吗-她是左权之女,12岁时被毛主席拉着合影,陈赓破例让她进哈军工

新闻动态 /

你的位置:bob输钱能追回来吗 > 新闻动态 > 她是左权之女,12岁时被毛主席拉着合影,陈赓破例让她进哈军工
她是左权之女,12岁时被毛主席拉着合影,陈赓破例让她进哈军工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20    点击次数:56

1960年,哈军工校长陈赓为一位年仅20岁的来自山西的女生提供了担保,帮助她成功进入哈军工学习。

当时,哈军工以其严格的纪律而著称,而陈赓作为校长更是以严格自律而自许,从未对任何人放松过标准,也从未为任何人提供过特殊待遇。

这次陈赓为何会破例?这位女生又有着怎样的身份和背景呢?

一、左权之女,两个父亲

女孩的名字叫左太北,是原副参谋长左权的女儿。

1940年,左太北诞生了,她嘹亮的哭声在武乡八路军总部回荡,然而她并没有能够在出生时亲见父亲。原来,左太北的降生时间相当特殊,她的父亲左权正在为“百团大战”而奔波。

尽管没有迎来父亲的到来,左太北的哭声仍渐渐停歇,因为在她大声哭泣的同时,彭德怀夫妇匆忙赶来,代为照看这位幼小的女儿。

对于眼前突然出现的“陌生人”,左太北的眼中充满了疑惑,仿佛在思索:“这难道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吗?”

然而,他们都没有意识到,正是这一瞥,让两家人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。

随后,左权事务繁忙,回到家中看到女儿欢欣笑容,然而他仍需放下家庭团聚,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。

几天后,彭德怀看到左权忙得焦头烂额,女儿还没有起名字,于是他主动找上了左权,询问关于起名的事宜。然而,左权实在是太过繁忙,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。见状,彭德怀提出了一个建议:“她出生在武乡,也属于太行山脉的一部分,不如就叫她太北吧。”

左权本身也未有准备好一个名字,于是他答应了这个建议,“左太北”的名字由此产生。

因为父亲的忙碌,左太北的成长经历颇为特殊。在她三个月大时,由于左权实在是无暇顾及她,于是她被送往了延安。

在左太北的记忆中,几乎没有父亲的身影,只有母亲一位。然而,事实上是父亲真的不在身边了,他早已将热血洒在了战场。

当时,左太北只有两岁,对于这一切毫无了解,只是觉得父亲不来看她、不关心她。

虽然左太北一无所知,但曾与左权共同作战的彭德怀深谙其中。为了不让小太北失望,他成了她的另一个“父亲”,每次有空,总是带着小礼物或带她四处游玩。

逐渐地,左太北除了思念父亲之外,也期待着彭德怀“父亲”能够尽快来看望她。命运似乎在满足她,却又似乎在为她制造困扰:由于母亲工作繁忙,她被送到了幼儿所,经常回到彭家。

对于左太北,彭德怀夫妇都十分喜爱,特别是彭德怀更是在左太北面前展现出柔和细腻的一面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左太北惊讶地发现,彭德怀“父亲”也不再出现。

二、母亲改嫁,入住彭家

左太北曾一再吵闹着要见彭德怀“父亲”,但无论她怎么吵闹,都未能成功,直到1953年。

那一年,左太北和母亲刘志兰乘坐一辆小汽车,途中,母亲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:“你马上就要见到彭叔叔了。”

“彭叔叔”,记忆中的那个身影又在她的心头浮现,左太北开始充满期待。

当左太北从汽车上下来,看见了彭德怀,现实中的身影与她脑海中的印象结合在一起,让左太北感到非常高兴。此后,两人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。

见到左太北如此欣喜,母亲刘志兰也感到非常满足,暗下决心更加努力工作,以便更好地照顾女儿。

刘志兰原本已经为独自抚养女儿的生活做好了准备,然而,彭德怀夫妇看在眼里觉得不妥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一个女人独自抚养孩子的生活压力巨大。考虑到这一点,夫妻俩决定给刘志兰介绍合适的人选。

得知夫妻二人的打算后,刘志兰一开始犹豫了,但在听到“北北也需要一个家”的时候,她动摇了。最终,经过一番思想斗争,她同意再婚。在一番考察后,她嫁给了曾经是彭德怀的秘书——陈守忠。

两人成为夫妻后,左太北的生活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,然而,这种幸福只是短暂的。

1957年,左太北的继父陈守忠因工作调动即将前往内蒙古,为了给左太北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,陈守忠与刘志兰商量后决定询问左太北是否愿意留在北京。

当时,左太北已经17岁。得知继父和母亲即将调任的消息后,懂事的她提出要留在北京。

面对女儿的决定,刘志兰心疼不已。然而,为了左太北的未来,她决定忍痛放手,开始为左太北办理住校手续。

正在这时,彭德怀得知了这个消息,他立即找到刘志兰:“不要给北北办手续了,让她住在我这里。”

起初,刘志兰不愿意给彭德怀添麻烦,但在彭德怀的再三坚持下,她最终答应了。于是,17岁的左太北正式搬进了彭德怀的家中,并在之后被他们视为亲生女儿一样培养。在彭德怀夫妇的悉心照料下,左太北不仅学识渐长,而且品德优良。

三、陈赓破例,主席合影

1960年,经过与“父亲”彭德怀商议,她顺利报考了哈军工学校。由于优异的成绩,她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。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她由于政审问题未能进入哈军工学校。

身为烈士之女,彭德怀的养女,竟然在政审中被认定不合格,这似乎有些荒谬。为何烈士之女会在政审中遭遇问题呢?原因在于在填写社会关系时,左太北本着真实原则将曾在国民党任职的“二伯”也列了出来。

由于这位素未谋面的“二伯”在填报大学志愿时错失机会,左太北感到非常难过,但她并未轻言放弃。

当左太北在犹豫是否向“父亲”彭德怀求助时,得知时任哈军工校长陈赓从北戴河回来了。于是,她鼓起勇气,亲自前往陈赓的住所,诉说了自己的困境。陈赓听后当即给予了坚定的支持:“放心,哈军工一定会录取你。”

在陈赓的支持下,左太北如愿进入了哈军工大学。回首左太北的一生,因为父亲的缘故,她宛如上天的宠儿,备受喜爱。

早在1951年,毛主席在儿童节时亲自接见了左太北,当时她只有12岁。毛主席不仅用温和的语言关心她的生活,还寄予了对她未来的许多期望。当时的左太北并不完全理解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她逐渐领悟了其中的深意。

通过回顾左太北的人生轨迹,与毛主席合影、陈赓为她做担保,虽然与父亲的"照拂"有关,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努力。

自从前往哈军工大学后,左太北一直追随着父亲的足迹,誓言将为国家的事业努力奋斗一生。



相关资讯